電影

A collection of 3 posts
About VR(2022)
科技

About VR(2022)

本文記錄了我在經過比較密集體驗 VR 作品的這段期間,對這項技術的雜感、觀察與想像。 自己對於 VR 這項技術一直都蠻感興趣的。但是對於它到底能如何被應用,一直都充滿好奇與懷疑。目前,當然已存在不少消費型的 VR 裝置,如 Meta 的 Oculus、HTC 的 Vive,以及 Sony 的 Playstation VR 等;當然除了硬體之外,也有各式各樣的 VR 作品(主流是敘事影像跟互動式遊戲)。可惜一直少有機會去親身體驗 VR 的應用,只能光憑相關文章與影像去想像;過去,有個物理上的因素是習慣戴眼鏡,但在今年開始戴隱形眼鏡之後,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。還有另一個物理上的限制就是,沒錢買。(或更深一層的:不想花錢買。因為不知道買來能做什麼。) 剛好前段時間,我在台北松菸舉辦的「TCCF 創意內容大會」
14 min read
2022 金馬奇幻影展短感:我的舅舅、飛向太空、巴西、遊戲時間及其他
電影

2022 金馬奇幻影展短感:我的舅舅、飛向太空、巴西、遊戲時間及其他

睽違將近十年重返金馬奇幻影展的行列。上一次看奇幻影展沒記錯是我還在清大唸書的時候,在新竹影博館看的。 今年主力放在那些比較經典的老片,尤其是科幻片。最近電影看得比較多,就越來越覺得要把握能在大螢幕看到經典電影的機會。 不過,今年還記錯開賣時間,所以一開始好幾部想看的片都沒有買到(尤其是《飛向太空》)。但後來可能因為疫情變得嚴重的緣故陸續有人退票,我也時不時想到就去碰個運氣,到最後想看的幾乎都有看到。也算是運氣不錯。最後看了七部電影。 以下簡單分享看完後電影後的小感: 飛向太空(1972) 這部是看到今年片單時最想看的電影(沒有之一)。主要是過去讀小說原著《索拉力星》時就很印象深刻,因此很想看看塔可夫斯基這部也被列為影史經典的電影。結果後來幸運撿到有人退票,但是在泰坦廳第一排,整場都是抬著頭在看。 (而且工作人員喊:「飛向太空的觀眾請往這邊請。」有一種奇異感受。) 畫面非常詩意的一部電影,在特效仍不盛行的年代,場景冰冷的機械感,以及索拉力星湖面的塑造非常有意思。這部片/小說對於「何以為人」的哲學命題討論,我覺得
8 min read
《時代革命》:給未來的一封血書
電影

《時代革命》:給未來的一封血書

我不曾深愛過香港 一直以來,對於香港,我都沒有我輩中人那般帶著濃烈的情感。 影響我輩中人的香港電影我看得少(看最多片的導演可能是王家衛)。 粵語歌曲也不怎麼聽(但張學友的華語歌是我的歌唱啟蒙)。 香港人寫的書算看得多,但多數的故事都不發生在香港:金庸古龍的小說,發生在過去;倪匡的小說則在平行宇宙或未來。後來也零星閱讀馬家輝、陳冠中、梁文道⋯⋯(但「香港作家」到底如何定義?) 在台灣時,沒有特愛吃香港食物;不算轉機的話,只去過兩次香港,一次是 2010 年搵豆油式的一日來回,另一次是 2018 年跟著對香港熟門熟路的前同事們,一起去香港四天三夜。在那四天裡,好像對於大家為何如此著迷於這座島嶼城市有些理解。 也幸好那次有去。 彼時的香港,已是 2014 年雨傘運動後的香港。而隔年,2019 年,反送中運動爆發,極權政府的壓迫,逼得香港人多次上街或和平、或武力反抗,也見身旁許多關心政治的友人,不時會趁著週末飛往香港表達支持(台北-香港生活圈、台北-東京生活圈的日子,恍如隔世)。 而我則較常在香港人上街
10 min read